2015-01-22 經濟日報 編譯余曉惠
■施密特(Eric Schmidt)
最好的發明永無止境。當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Karl Benz)發明第一輛汽油發動的車,他發明的不只是引擎和輪子,更帶動整個產業,改變社會的組成方式。
同樣,英國電腦科學柏納斯李(Tim Berners-Lee)不只發明世上第一個網站,他為日後的網際網路奠下根基,對後世的影響更無法估量。
如果經濟決策官員能從中得到啟發,以下這點值得留意:既然發明是動態的過程,因發明而誕生的產業也是如此。回顧2014年也可得到證明。
Google成立之初,人們對於只要在電腦上鍵入關鍵字就能找到資訊,感到驚喜萬分。這個工程技術十分複雜,但人們得到的東西很簡單:搜尋頁面,和十條藍色連結。當時看起來很棒,但以現在的標準而言還不夠好。
和其他成功的發明家一樣,佩吉和布林兩位創辦人繼續思索,決定從圖片著手。
2000年葛萊美獎,珍妮佛羅培茲身穿一席綠色洋裝驚艷全球,成為最熱門的搜尋主題,Google圖片搜尋應運而生。
地圖服務發明的狀況雷同。當人們在Google鍵入地址,想找的通常不是提及同一條街道的網站,而是如何抵達這個位置。所以我們打造出能夠點擊、拉曳與探索的Google地圖。
Google很多發明都是如此誕生。我們的研究愈來愈好,搜尋天氣,第一個結果是人們所在地點的天氣和未來幾天的預報,省時也省力。
然而,Google針對問題提供正確答案的努力,卻招致歐盟執委會的抱怨。Expedia、Yelp和TripAdvisor等公司主張,Google搜尋服務奪走他們網站的流量,讓他們居於競爭劣勢。這代表就算我們提供了圖片、地圖、天氣、新聞、翻譯等服務,他們寧可回到只有十條藍色連結的年代。
幾年前,某個競爭對手的律師畫了一張圖,長長的海岸線之外,海面上有個小島,他加上一條虛線,標示出往返小島和陸地唯一的渡船。他的重點是,Google就像那艘渡船,是航行網路世界唯一的門路。
但現實中,探索網路的方法很多。想看新聞,可以直接上新聞網站;想購物,可以到亞馬遜網站比價、看評論再下標。
重點在於,Google所在的經濟環境不只競爭激烈,而且無時無刻在變化。今年,我們的產業抵達重要的里程碑:人們花在行動裝置上的時間,已經超越桌上型電腦。
人們花在桌機上的時間剩下40%,而且人們使用行動裝置與桌機的方式截然不同,用手機上網,每8分鐘有7分鐘停留在應用程式(App),而全世界最受歡迎的App是臉書(Facebook)。
如今大多數人認為臉書、Google、蘋果、亞馬遜等公司規模之大,競爭者永遠無法打敗。我的答案沒那麼肯定。歷史上不乏例子,說明規模和過往的成就不代表一切。任何一家偉大的企業都可能很快被對手超越。幾年前,雅虎、諾基亞、微軟和黑莓看似打遍天下無敵手,如今已被新一代的科技公司拋在腦後。
Google與其他公司運作的方式很不一樣,大家稱我們是「守門人」,我們也受到相應的規範。
我們不是一家做獨門生意的渡輪、鐵路、電信網路或電力公司,世界上沒有人沉迷於使用Google。人們有其他選擇,而且隨時可以運用這個權力。我們自知,如果使用者認為Google不再好用,就會離開。
在某個地方的一間車庫裡,有人正虎視眈眈以我們為目標,2015年可能是他們開始行動的時候。我明白這一點,因為不久前我們也是從車庫起家。我也明白,Google接下來不會自滿於現在的成就,就像Google過去不走美國線上(AOL)的路。
重大科技革命會帶來什麼樣的巨變,難以預料。過去,電報破壞了郵政服務,廣播和電視撼動了報紙,飛機終結了海運業者的時代。發明的過程總是充滿活力,這也是為何未來總和過去一樣刺激。
(作者Eric Schmidt是Google執行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