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2月18日

投資展望論壇-轉動2016/兩岸合作 瞄準主流產業

2015-12-18 經濟日報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五經濟智庫代表獻策


全球經濟走緩加上紅色供應鏈威脅,台灣景氣低迷不振,國內經濟智庫代表指出,中台關係密切,無法完全切割,未來應朝向主流產業合作、利基產業區隔的方向發展。

「2016年經濟大趨勢」座談邀請元大寶華董事長梁國源、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簡錦漢、台經院院長林建甫、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等人共同與談,由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博怡主持。

台灣出口過度集中中國,如今紅色供應鏈崛起、中國經濟走緩,衝擊台灣經濟表現。簡錦漢指出,中國2014年經濟成長率7.3%、台灣3.92%,但今年中國GDP降至6.9%,台灣從年初樂觀期待景氣有望上看四字頭,急轉直下到年底面臨保一戰。

「有人預估中國經濟成長率每降1個百分點,將影響台灣GDP降低0.5個百分點,現在看來,影響的程度還更高。」簡錦漢表示,這數字代表台灣今年景氣低迷不只景氣問題,還包含產業被替代造成的影響。

台灣經濟受中國影響頗深,但王健全認為,不須完全與中國切割,主流產業可合作,有利基的產業便要做出區隔,創造獨特性;如製造業具硬體的技術領先優勢,在物聯網產業有利基,就應作為重點產業發展,才能像芬蘭、荷蘭等國,即便位於大國旁,仍有其競爭優勢。

梁國源也說,物聯網、穿戴式裝置等產業因有少量多樣化的特性,是台灣電子業的轉型契機;唯有創造型的創新,最能創造就業機會、刺激經濟成長,也能對台灣造成最大的正面效果。 另外,中國不只市場龐大,也有同文同種的優勢。

除了產業轉型,林建甫強調「投資」對台灣的重要性,台灣流向中國的資金多達1,500億美元,中國來台的資金卻很少;台灣外人投資不多,更不歡迎陸資,但要求經濟發展,不應跟市場作對,否則現在台灣投資環境「跟緬甸、北韓一樣」沒人來投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