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2月2日

2015全球名家瞭望/支持烏克蘭…歐盟最划算的投資

2015-02-02 經濟日報 索羅斯(George Soros)




俄羅斯總統普亭藉2014年入侵烏克蘭,從根本挑戰歐盟賴以成立的價值觀與原則,也挑戰讓歐洲自1945年迄今得以維持和平的規則制度。歐洲各國的領袖與公民並不完全明白這種挑戰的嚴重性,遑論如何因應。

普亭政權靠武力統治,從對內鎮壓與對外侵略可見一斑。在歐美決定避免直接軍事衝突下,俄國在戰術上取得凌駕歐盟與美國的優勢,至少短期而言是如此。

俄國違背條約義務,併吞克里米亞,並在烏克蘭東部的唐貝斯地區建立分離主義自治區。去年夏天當烏國政府軍眼看可望在唐貝斯打勝仗時,普亭便下令俄國正規部隊入侵。普亭去年11月又提供分離主義份子新一批裝甲車與部隊,開始準備進行第二波軍事行動。

可嘆的是,對於陷入苦戰的烏克蘭,西方只裝腔作態表示支持。同樣令人不安的是,國際領導人仍不願承諾對烏克蘭提供新的財務援助,儘管烏國外匯存底日益承受壓力,金融體系崩潰危機山雨欲來。因此,單是動武的威脅,可能就足以導致烏國經濟崩垮。

普亭似乎在等著進行「大談判」,例如用俄國不供應飛彈給敘利亞以協助力抗伊斯蘭國(IS),來換取美國給俄國處理「近鄰」事務的控制權。假使美國總統歐巴馬接受這種交易,國際關係的整個架構將變得危險,朝使用武力傾斜。那將是可悲的錯誤,招致影響深遠的地緣政治後果。

烏克蘭萬一垮了,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是巨大損失,也會帶給歐盟與美國間接損失。俄國一旦勝利,會威脅境內俄裔人口眾多的波羅的海國家。NATO將被迫在自己的土地上自衛,無力再支持烏克蘭。這將使歐盟與美國陷入先前努力避免的危險: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衝突。

這對歐盟政治凝聚力的威脅,更甚於軍事風險。

歐元危機已改變歐盟的樣貌,原本是地位平等的主權國家組成的親蜜聯盟,願意為了共同利益各自犧牲一點自主性,但如今已變成債權國與債務國的關係,債務國必須辛苦達到債權國訂定的條件。

這樣的聯盟既不平等,也不是自願性的。對債務國的許多年輕人來說,歐盟簡直就像是外國迫害者。

正是這種內部的弱點,讓俄羅斯躍為歐盟最強大的敵手。但歐洲的領袖和民眾似乎都未察覺,俄國攻擊烏克蘭,其實是間接攻擊歐盟與其治理原則。

制裁俄羅斯確有必要,但也不無反作用力。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經濟體同蒙其害,因為制裁的衝擊使衰退及通縮的勢力愈演愈烈。相形之下,協助烏克蘭抵禦俄國侵略,則對烏國和歐洲都能產生刺激經濟的效果。

歐盟成員國必須開始行動。這意味調整對財政撙節的承諾,協助烏克蘭自我防衛。

烏克蘭需要立即注資,比方說200億美元,附帶必要時提供更多金援的承諾,才能免於金融崩潰。國際貨幣基金(IMF)可依循前例提供資金,而歐盟應承諾比照IMF的資助規模。實際支出仍將受IMF控制,並附帶落實結構改革的條件。

烏克蘭的新領導團隊決心矯正前任政府貪汙、治國無方、濫用特權等弊端,且已擬定一套策略,預計把家用天然氣消費量砍半,以終結對俄國能源供應的依賴。

這個「新烏克蘭」堅定支持歐洲,準備藉自我防衛來保衛歐洲。但烏國的敵人—除普亭領導的俄羅斯外,還包括烏國官僚系統與金融寡頭—單憑烏國之力無法擊敗這些龐大勢力。

2015年起支持新的烏克蘭,是歐盟最具成本效益的投資。甚至能協助歐盟重拾當初成立時,那種團結一致、共享繁榮的精神。簡單說,拯救烏克蘭,歐盟也能自救。

(作者George Soros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著有《歐盟的悲劇》/編譯湯淑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