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1月8日

月月賠錢 當沖客白忙一場

交易愈熱賠愈兇 券商:「並非適合每位投資人」

2018-01-08 蘋果日報 【廖珮君╱台北報導】


政府實施當沖降稅,但進場當沖的投資人多數賠錢。圖為券商交易大廳。資料照片


活絡市場

2017年政府祭出當沖降稅,締造台股奔萬點、交易活絡的榮景,但根據交易所統計,實施降稅這8個月當沖客卻月月都賠錢,且是「當沖愈熱愈忙卻也賠愈兇」。券商大老直言,因高稅費成本幾乎全數吃掉了獲利,當沖客天天白忙一場,面臨賠錢窘境。

去年12月當沖月均佔比衝上26.55%高點,當月所有玩當沖的投資人,平均每天虧5777萬元,較當沖剛上路時,平均每天只賠2550萬元,幾乎是翻倍跳增,顯示投資人多「沖」多「賠」,瞎忙還賠錢。


若再進一步除以集中市場平均每天約3萬戶當沖客來看,光12月平均每天每戶當沖客就賠了1926元,累計每戶在12月21個交易日總共虧損4萬元。券商主管說,菜籃族做當沖,本來想賺小錢、沒想到連買菜錢都賠了。 

上月每戶均虧4萬

以當沖交易佔比來看,當沖交易愈熱時、當沖客賠愈兇。根據交易所統計,過去8個月降稅期間,全體當沖客幾乎「月月都賠錢」。


大老認為,此舉反映2大現象,一是當沖客很難賺價差,當沖並不適合所有投資人,二是稅費成本吃掉獲利,讓當沖客賠很大

稅費成本吃掉獲利

券商解釋,當沖想賺錢,不僅「賣價」大於「買價」才是賺錢外,還要考量付出成本,目前券商手續費是當沖買進賣出最低各收千分之0.8,再加上當沖交易稅收千分之1.5(賣出時收取),合計稅費的交易成本是千分之3.1


以2017年4月28日當沖降稅上路到年底,共172個交易日來計算,以總賣出金額、大於總買進金額的「名目獲利率」共151天賺錢,但若以扣除稅費成本的「實質獲利率」來看,卻只剩下25天有「賺小錢」,前後差了6倍。

延長降稅吸引法人

券商表示,操作當沖有2大目的,一個是賺取價差,一個是買錯立即反向沖銷的避險交易,但並非每個投資人都手腳夠快、賺錢可以迅速獲利出場,「當沖並非適合每位投資人。」


券商大老提醒,當沖想要賺錢,要得挑有具流動性、高波動的個股,但具高波動度的股票,就得時時刻刻緊盯,否則一個不小心閃神,手腳不夠快,今天就做白工了。


據資料顯示,國內當沖9成都是散戶在玩,為吸引更多機構法人進場,金管會力主延長當沖降稅期間,從2018年4月28日屆滿後,再延長7年到2025年,並已將相關稅式支出報告送交財政部。



櫃買當沖狂熱 上月佔比37.4%

2018-01-08 蘋果日報 【廖珮君╱台北報導】

當沖活絡台股量能,但分析師認為,對股市長遠利弊有待思考。 資料照片

台灣股民「瘋當沖」,櫃買市場又比集中市場更熱絡。據統計顯示,2017年12月當月,櫃買市場當沖交易佔比達37.4%,其中有5天超過40%。

根據資訊顯示,2017年當沖降稅後的8個月來看,以12月當沖交易最為熱絡,如櫃買12月當沖交易月均佔比攀升到37.4%高峰,遠比集中市場的月均佔比26.55%,還多了10.85個百分點。

波動大 當沖客愛

法人指出,櫃買市場當日當沖交易佔比高達30%、40%,代表在櫃買掛牌的股票中,很交易都是當沖客「沖」出來的,這些全都是短線交易,投資人都是在玩「你丟我撿」的籌碼戰,而非研究公司基本面。其次,當沖過熱下,也可能引起「沖不掉」的風險,造成違約增加。


為何櫃買當沖比集中市場更熱?法人則分析,波動大及流動性,是選擇當沖標的最重要的2大因素,櫃買股票股本小、股性活潑,波動又大,剛好符合當沖客所需,自然愈「沖」愈大。


不具名分析師指出,當初政府爭取當沖降稅,希望仰賴具有造市功能的當沖客,可以活絡台股成交量,但是,過熱的當沖交易,對股市長遠發展利弊,需要主管機關好好思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