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1月4日

2018全球名家瞭望03 / 迪頓:破除不平等 找回競爭力量

2018-01-04 經濟日報 譯余曉惠


迪頓(Angus Deaton)。


不平等已經成為2016年和2017年民粹主義全面進攻的罪魁禍首。但不平等究竟是什麼,它在抑制和鼓勵經濟成長、或是破壞民主方面,到底扮演何種角色?又或者,不平等其實是種必要之惡?

與其說不平等是某些經濟、政治和社會進程的原因,不如說是一種結果。此外,不平等和不公平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正是「不公平」在當今的富裕國家激起如此之多的政治動蕩。一些導致不平等的進程通常被視為公平的,但某些則顯然極不公平,成為憤怒和不滿情緒的來源。

就不平等而言,創新者引進有利於全人類的產品或服務並且因此發財致富,我們很難反對這一點。當今某些最嚴重的不平等現象,是約1750年開始的工業和醫療衛生革命的結果。革命最初僅讓西北歐的一些國家受益,但後來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條件和健康狀況都獲得改善。這些進步所產生的不平等現象,有益且公平,也是人類社會整體進步的重要特徵。至於透過賄賂國家機關以換取特殊關照的行為,顯然不公平、也理當被人憎惡。

許多美國民眾會比歐洲更傾向把資本家或市場的結果,視為公平的,政府行為則是武斷而不公平的,因此會反對由政府或大學贊助、且似乎有利於少數族群等特定群體的計畫。這有助於解釋為何許多美國的白人勞工會反對自己被視為代表少數族裔、移民和受過高等教育精英階層的民主黨。

但導致公眾不滿的另一個原因是,過去50年來美國經通膨調整的實際工資中位數,始終停滯不前。

解釋中位收入與最高收入的落差通常有兩個說法。第一是把問題歸咎於全球化和技術創新,認為這些客觀且不可阻擋的進程,削弱了低技術勞動力的價值、偏好受過良好教育的人。

第二個解釋讓人不寒而慄:中位收入停滯,實際上是最富裕階級收入和財富增加的直接結果;也就是說,富人是靠犧牲他人利益,變得更富有。最近的研究表明,第二種說法在美國或許有點道理,雖然全球化和科技變遷打破傳統的工作安排,但至少這兩個進展原都渴望嘉惠所有人,而這兩個進展未能讓大眾與露均霑的事實顯示:富人把好處都留給自己。


導致公眾不滿的另一個原因是,過去50年來美國經通膨調整的實際工資中位數,始終停滯不前。 路透

薪水為何停滯不前?

要瞭解是哪些因素抑制中產和勞工階級的工資,以下有個初步清單:

首先,醫療支出為工資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由於多數美國人的健康保險由雇主提供,勞工的工資基本上轉化為醫療產業的利潤和高薪。美國每年在過度醫療支出上浪費1兆美元 (約為每個家庭8,000美元) ,超越所有富裕國家,但民眾得到的卻是比其他國家都差的健康成果。美國不管採用歐洲哪一種醫保方案,都能省下不少資金,但都會引發既得利益者的激烈抵制。

另一個問題是,美國聯邦最低工資目前為每小時7.25美元,自2009年7月以來就沒再提高過。儘管提高工資有廣泛的公眾支持,但有錢的大企業和捐助者總是以不成比例的影響力左右國會。

更糟的是,現有超過20%的勞工都受到非競爭條款的限制,導致其議價能力與工資水準都遭抑制。美國28州都制定了所謂的「有權工作」法,禁止可能要求勞工加入工會或支付工會會費的集體薪資談判安排,結果,企業與消費者、企業或工人之間的糾紛日漸透過法院外的仲裁解決,而這個發展對企業極為有利。

還有一個問題是外包,愈來愈多企業以獨立承包商取代支薪或全職員工。那些曾是知名企業一份子的餐飲服務生和清潔人員,現在都成了各類「XXX服務公司」的僱員。這些公司都處於競爭激烈的低薪產業,只能提供微薄的收益,也少有晉升機會。

所得稅抵免政策確實提高了美國許多低收入勞工的生活水準,但也因為只有有工作的人才能享受這項好處,這反過來又給工資帶來下壓,相較下,全民基本所得這類無條件福利就不會有這種問題。

低技術移民也帶來工資問題,雖然這種看法的爭議很高。人們常說,移民是在做美國人不想做的工作。但若這種說法沒有牽涉到工資,就毫無意義,因為我們很難相信,在缺乏低技能移民的情況下,低技能美國人的工資會一直保持在這麼低的水準。正如經濟學家羅迪里克(Dani Rodrik)20年前所言,全球化會提高勞動力需求的彈性,因此即便全球化未直接壓低工資,卻提高了勞工獲得加薪的難度。

再來是結構性問題:股市除了獎勵創新,還鼓勵從勞動流向資本的所得重分配。這點反映在企業利潤相對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上,在工資中位數陷入停滯的時期,這個比率從20%上升到25%;若把主管薪資計算為利潤而非工資,升幅還會更大。

最後是政治問題。我們進入了一個大肆放寬監管的時期。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面臨威脅,旨在防範再次發生金融危機的陶德-法蘭克金改法案也受到衝擊。當前提出所有放寬管制的「改革」,都將以犧牲勞工和消費者為代價,替資本牟利。



我們進入了一個大肆放寬監管的時期,當前提出所有放寬管制的「改革」,都將以犧牲勞工和消費者為代價,替資本牟利。 美聯社


若這個對工資中位數停滯和企業高層工資上漲的說法正確,我們這個不平等時代可能還有一線希望,這代表美國的問題是勞動市場功能失調,而非源於不可阻擋的全球化和技術變革。 透過設計有利於消費者和工人的政策,能帶來讓眾人一同分享的進步。有了正確的政策,資本主義能嘉惠每個人,不限於有錢人。

結語

我們不用廢除資本主義,也不必將特定生產資料國有化,但我們確實需要讓競爭的力量再次為中產和工人階級服務。

(作者Angus Deaton為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


迪頓小檔案

現職: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與國際事務學教授

國籍:英、美雙重國籍

最高學歷: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歷:英國劍橋大學與布里斯托大學教授美國經濟學會會長

事蹟: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迪頓語錄

「台灣是個『儲蓄王國』,不管幾歲都在存錢,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